更新于

云原生的价值

作者们

对于大部分IT人员来说,云原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。

云原生,顾名思义,就是基于云服务的各项特点,充分发挥云服务的特长,原生于云上的应用程序。主要特点是在每一个环节,会更多考虑云服务解决方案,这其中还包括随着云概念产生的IaaS/PaaS/SaaS。

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云服务了,究竟云服务的魅力在哪里呢?

云服务

传统应用服务的结构就好比是自己买的地皮,自己建的房子,从地基的规划到水电管道的架设,最后到软装,都是自己一手操刀,工程周期长,维护成本高,但自己对其有着绝对的操控权,无论是房屋产权,还是安保设备,都是自己的,也落个安心。

云服务却不同,同样类比房屋,更像是找某某房屋租赁平台取得的暂住权,除了自己的生活用品,其他和房屋有关的一概交给平台操心,有任何不满都向平台提,平台也尽可能满足住户的要求。各项成本是省去了,还可以拎包入住,可就是会有些感触,认为房屋不是自己的,我要是想在墙上开个洞,指不定第二天就被平台投诉赶走了。

选择哪种,自然就跟我们的需求紧密相关,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,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,不能刚开始走路就想着现在从基础建设上为未来铺好路,不现实。

云环境的特点:基于资源管理专家团队的SLA[1]保证,近乎无限的扩展能力,根据业务量随时调整资源的调度速度,遍布全球的资源服务提供点,每一点都精准地踩在了传统运维的痛点上。

当然,如果说对于大部分传统IT来说,运维都存在着巨大沉没成本的话,那么对于那些云服务提供商又凭什么认为,通过提供这些基础建设,自己就能够从中获利呢?

那么在这一点上,就不得不提让云概念近两年异军突起的虚拟化了。

虚拟化

用来实现虚拟化的软硬件架构,我们一般称其为hypervisor。不同的厂商会使用自己独特的hypervisor架构,随着hypervisor的不断迭代,虚拟机和硬件的沟通效率慢慢变高,才使得云服务能够渐渐普及。

拿aws的hypervisor历程来说,最开始的hypervisor被Amazon起名为Xen,其原理简单来理解,就是通过一个名叫Xen的实例,来联络前端虚拟客户机和硬件驱动,来实现硬件资源调度。这样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,虚拟前端和硬件的交互始终要通过另外一个实例,这降低了I/O性能。另外,Xen本身也会同虚拟客户机抢占宿主机资源,也不可避免抖动[2]

随着hypervisor技术的发展,纯软件架构的hypervisor已经满足不了业务要求,硬件虚拟化也应运而生。例如网络设备虚拟化,在宿主机安装一块新的网卡,并将该网卡与原来的标准网卡通过回环线连接起来,虚拟客户机就直接访问新网卡。还有诸如存储优化,都是让云服务越来越值得使用的价值所在。

成本之差

从费用模型上来说,私有云与公有云完全不同,私有云资产费用与运营费用并重,而公有云只需要考虑运营成本,只根据使用来计价,这也就意味着可以随时缩容、停止不需要的资源。

私有云的资产价值也并非一成不变,IT设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会慢慢折旧,到后期又增添了新的维护成本,无形中增加了运营费用的压力。

自然,需要根据业务内容来考虑私有云与公有云的选择,当面向的是需要重点保护的资源时,那么自然通过购置高性能私有设备来维护是一种最稳妥的方式,例如在bare-metal上搭建数据库,裸金属设备的性能以及安全性当仁不让。


  1.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↩︎
  2. 抖动现象是指当进程能使用的存储块少于它需要的数量时,会频繁发生缺页替换的现象,导致进程效率低下。 ↩︎